在今天的九三阅兵中,中国首次在阅兵的空中梯队中动态展示了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款双座隐身战斗机歼-20S。歼-20S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斗机,具有优异的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具有突出的态势感知、电子干扰和战术指挥控制能力;具有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
■阅兵彩排中的歼-20梯队
■九三阅兵直播中的歼-20S战斗机的画面定格很清晰,没想到自去年珠海航展后,歼-20S这么快就服役了。
全球唯一双座隐身战斗机
■作为全球首款五代战斗机,F-22一直只有单座机型。不仅是F-22只有单座机型,而且F-35A/B/C和俄罗斯的苏-57都只有单座机型。
■美国空军当初还是有意发展双座型五代机,所以包括F-22及对手YF-23都有开发双座型设计,只是五代机的成本实在高,最终都停留在纸面,图中右下角为双座模拟图。
全球战斗机的现状是除歼-20S外,其他战斗机要么隐身但单座(F-22、F-35A/B/C、苏-57),要么双座却不隐身(比如F-15E、苏-30),歼-20S是第一架把两者真正合在一起并已列装部队的隐身战斗机。隐身战斗机要实现双座型号并非对原有拉长的简单拉长,增加一个座位的那么简单。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而这其中主要涉及到技术层面和需求层面。
技术层面上,增加一个座位,机背必须加高、座舱框必须重新设计,雷达反射面积就很可能会明显增大,这样就需要歼-20必须要为外形、进气道、弹舱、舱盖再做隐身修形。双座歼-20在做隐身修形后就需要重新吹风洞、重新做RCS测试,工作量相当于半新型号。全球此前没有国家走完这一步并投入量产。
■网友制作的歼-20S,歼-20A,歼-20对比图。
再看需求层面,中国最先出现“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群”的刚性需求。美军虽然提出“忠诚僚机”概念多年,但至今没有双座F-22/F-35服役,后座无人,无法专职指挥。歼-20S的后座飞行员被定义为“空中任务指挥官”,可同时指挥多架隐身无人机,形成超大半径的杀伤网。这种“有人-无人协同”任务强度极大,单人无法兼顾飞行与指挥,于是“双座”成为刚需,而非训练用途。
因此,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所以歼-20S才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的双座隐身战斗机。
为什么歼-20S不是教练机?
■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1号馆现场,歼20S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
不少知名自媒体,一看到歼20的双座型号,就自然联想是教练机型。但实际歼-20S其设计初衷和实际用途与教练机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从官方定义来看,歼-20S被中航工业明确定义为“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斗机”,其突出的是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而非训练用途。尽管它具备部分教练机的职能属性,比如可以帮助飞行员熟悉五代机的操作,但这只是其附带功能,而非主要定位。其次,现代空战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无人机协同作战、电子战和复杂战场环境的到来,五代机需要承担更多任务,如指挥“忠诚僚机”(无人机群)、进行电子干扰和战术指挥控制等。这些任务复杂度高,单人难以兼顾,因此需要双人分工协作:前座飞行员专注飞行和空战,后座飞行员则专注于态势感知、电子战、武器控制及无人机指挥。这种“空中指挥所”的角色,是教练机所不具备的。
■歼-10S双座型战斗教练机,也参加了本次九三阅兵。
此外,中国空军的现代教练机体系已相当完善,如L-15“猎鹰”和歼-10S等高级教练机,完全可以满足五代机飞行员的训练需求。因此,用造价昂贵、性能顶尖的歼-20S来充当教练机,显然性价比过低,也不符合其战略定位。所以,歼-20S是一款面向未来战场、以作战任务为核心的“五代半”多用途战斗机,其双座设计是为了满足现代空战对复杂任务分工和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需求,而非用于飞行训练。
双座战斗机歼-20S的性能
■歼-20S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现场展示了其能搭载的弹药,包括PL-10E和PL-15E。PL-15E在今年印巴空战中大放光彩,成为了中械明星装备。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歼-20S的解说词中,除了称其为“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斗机”以外,还提到了该机具备优异的中远程制空作战能力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这意味着歼-20S除了与现役的单座型歼-20一样装备PL-15空空导弹,执行传统的截击、争取制空权等制空任务以外,还能够携带精确制导武器,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特别是解说词中专门提到“精确打击”,代表了歼-20S有很大可能具备在弹舱内挂载精确制导武器,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的能力。在具备了投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武器的能力之后,歼-20S战斗机的任务从歼-20的主要执行制空任务转向制空、对地的“双重任务”,具备更加强大的进攻能力。
在歼-20S的解说词中,称该机“具有突出的态势感知、电子干扰和战术指挥控制能力”,这是官方首次披露该机除了先进航电系统带来的优秀态势感知能力外,还具备电子干扰、战术指挥控制能力。得益于先进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歼-20S除了能够探测空中目标并引导空对空武器以外,还可以被动接收敌方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对其进行主动压制干扰。应用该技术之后,歼-20S具备了相当程度的SEAD对防空火力压制任务能力。另外,在搭乘第二名乘员之后,歼-20S能够指挥其他单位执行作战任务,战时能够在空中作战体系中承担战术节点的作用。
■央视制作的歼-20与无人机协同的示意图。
在“具备战术指挥控制能力”之外,歼-20S的解说词还着重提到“具有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在战时作为重要的空中战术节点,歼-20S可以通过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与通信能力承担指挥任务的同时,由于歼-20S本身也具备相当强大的攻防能力,因此可以配合空域内其他作战单位,执行各种任务。此外,歼-20S还可以通过后座的乘员控制无人僚机,通过无人机来拓展歼-20S的感知与打击范围,并辅助歼-20S的乘员做出更加有利的战场决策,从而保证任务的执行。
结语
目前,关于隐形战机的战术使用方面,世界各国都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如何将高度信息化、隐形化的战机实现战斗力最大化,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想法。对歼-20的双座化改进,就是中国空军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标志。无论是执行远程对空、对海打击、还是作为战术节点执行指挥任务,或者是进行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都将是中国空军未来空中作战力量的重要发展方向。